2021年我市数字经济系统建设蹄疾步稳,不断推动数字经济系统“切口”不断深入、通过应用大赛、专题征集等载体,推动全市数字经济系统集成上线64个应用场景,数字经济“硬核”成果不断显现。
我市大力招引数字经济优质项目,优化数字经济产业机构,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2021年1月-10月,累计招引超亿元数字经济项目33个,其中百亿级数字经济项目取得突破。与此同时,联动推进智能化提升、企业上云、两化融合、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数字化项目,构建企业数字化培育体系。新增工业机器人2505台,新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1352个,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5.9%,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一系列组合拳背后,是我市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形成以“未来工厂”为引领,以可视化应用为载体,全力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体系。
政策引导之下,一大批制造铆足了劲,开展数字智造探索。巨一集团从实施机器换人到立项数字化,用工从7000人减至3500人左右,生产成本下降20%,管理成本下降15%,产品合格率从95%升至98%。用巨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话说这一切离不开可视化的场景应用。
面对不断涌现的数字化成果,我市严格落实“一个应用+一个理论+一个制度”要求,运用通报督考机制,纵横协同推动形成实施方案、管理办法、技术标准等专项制度,形成一批服务实体经济的优秀案例和调研报告,为更多制造企业实现智造提供路径和样本。
如推动智能电气、皮革制鞋产业大脑市、县贯通,工业碳效码、产业链预警、跨境电商溯源码等3个应用场景上线省级门户。率先贯通新智造公共服务重大应用中涉及的新智造标杆、企业诊断分析、企业培育等10个省级应用场景。推动包装工业互联网平台、科企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企业场景推广使用。
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加快构建新智造体系,建设全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力争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6500亿元,占GDP比重6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
来源:温州日报